公积金贷款到底有没有用,此前就备受争议。买房时常用的公积金贷款加商贷的组合贷,有过几年的流行期,但在现时的利率背景下,其实用性与意义聊胜于无。
当公积金利率维持不变,并且强行让商贷利率与其挂钩,成为商贷调整利率的基准线时,批评就更多了。
近日,南京、苏州、扬州等江苏多地银行客户经理证实,新房贷款利率下限由2.95%上调至3.0%。同时,广州市民爆料,从11月7日起,广州执行房贷利率3.0%下限,此前广州首套房贷主流利率为2.85%~2.9%。依据专家分析,这次上调的压力来自于商贷与公积金贷款利率“倒挂”,使新房商贷利率在2字头上未能站稳。
多地今年出台的诸多稳定房市的组合政策中,降低新房商贷利率算是金融工具之一。几个月来,像南京执行的2.95%的商贷利率,一直是房产中介在推介一手新房时的卖点。依照商贷100万元的额度来算,2.95%的利率每月还款4400多元,现在多0.05个百分点,增加的贷款压力可以忽略不计。
也就是说,这些地区上调商贷利率的动作,对贷款人影响不大,可它引发的争议又无可争议地指向公积金贷款利率,所以这么一调,就把压力给到了公积金管理部门那边。新房商贷利率是不是只能盯住公积金贷款利率,而不能有自主调整的权力,成为一个“老大难”的焦点问题。
可以预见的是,如果商贷和公积金利率长期倒挂,公积金贷款的吸引力不足,缴存将越来越少,资金池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,制度可能破产。于是,争论从对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不满,延伸到公积金贷款是否有必要,又从公积金贷款的必要性,衍生出公积金存废的讨论。这就将单纯的利率问题,引向对职工福利的质疑。
公积金贷款利率高不高,是不是必须成为商贷利率的基准,都是可以讨论的。但在公积金贷款利率与商贷利率挂钩之外,应该划出一个界限来,那就是对公积金利率的讨论不应该动摇公积金的合法性。
公积金贷款是公积金的主要功能之一,但它不是公积金的全部价值。对个人而言,公积金的好处,还包括单位配缴、免缴个人所得税等。它是员工薪资的一部分,只是这部分钱不能自由取出。一旦将整个制度连根拔起,企业趁机减负,不把差额补给员工,就相当于变相降薪。所以,那种批评公积金贷款利率,进而否定公积金制度的声音,需要审慎对待才好,最好别让它引申出某种激进的政策狂想。
商贷利率锚定公积金贷款利率,这是后者维持公积金增值的手段。毕竟公积金的管理成本也有,有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公积金管理支出120亿左右。但如果要配合各地的楼市刺激政策和公众下调房贷的期望,公积金就不能继续当拦路虎——业内专家也表示,从目前资金池运转情况看,确实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。
就算下调,公积金贷款的相对优势,都不如以前那么明显。跳出公积金利率与商贷利率的高低之争,要注意是,从刺激房市的一揽子政策角度,利率所起的作用不该被夸大。若要从谁支付政策成本的角度看,利率下调是让银行为房市输送活力;那么,可以思考的是,地方政府在搞活房市上是否有足够的诚意?比如要想撬动买房者的改善需求,过144平米征收的豪宅税是不是要考虑调整下呢?
贷款利率吸引了很多注意力,但要真论究竟该由谁承担激活购房需求,只怕不能只集中在公积金贷款上,也不该只把压力给到银行,政府能给人减多少负,恐怕更重要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